实验室依托于成都大学计算机学科、艺术学科、文学学科。
计算机学科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五个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入选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获批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00余人。教职工105人,其中教授16人,博士50人,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50%;拥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ESI高被引作者、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等高水平教师共计5人。聘请IEEE Fellow、四川大学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章毅教授为名誉院长。学院现设有两系两部两中心,即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系、软件工程与大数据系,数学基础部、计算机基础部和实验技术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学院拥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四川省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省计算机体系结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四川省计算机系统能力协同培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成都大学分中心。现有教学与科研实验室面积3300余平方米,各类专业实验设备2300余台套,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其中在多个机房部署了400余套多架构融合桌面云,实现了资源池融合,计算机统一管理的云服务模式,大大提升了学院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学院建有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研究所、网络智能信息技术研究所、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究所、云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所、商业智能应用研究所、数学不等式及应用研究所。学院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与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联合创立成都大学新华三IT学院,与龙泉区政府联合成立“成龙谷创新创业中心”,面向行业和产业需求,积极服务地方行业发展,培养城市主导产业工程技术人才。学院积极拓展与海外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与韩国和德国开展了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本硕连读国际项目,与美国、泰国、丹麦等国家开展本科联合培养项目。成都大学计算机学院现有科研人员70余人,建有包括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成都大学分中心、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系统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成都市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大数据研究院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平台4个。近三年,承担各类项目总共128项,总经费近1478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其中重大专项1项、面上项目5项、青年项目1项),总经费近100万元,各类省部级项目20项,总经费近250万元,近三年师均科研经费超过10万元。近三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2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其中,刘昶教授负责的“嵌入式4K自由立体视频转换与播放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18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近三年学院获得专利近50项,发表论文150篇,其中SCI 80篇。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及热点论文,其中施开波,蒲强老师多次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学院积极对接成都“5+5+1”现代产业体系及功能区建设需求,构建“政校企互动、产学研结合”的生态系统。
艺术学科1992年在全省率先开办美术专业,2014年获得艺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设立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下设三院一部(美术与设计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国际部)。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学历留学生3000余人。与泰国艺术大学、泰国清迈大学、泰国西北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艺术学院以及哈尔滨音乐学院等开展本硕博联合培养项目。开设本科专业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画、绘画、广播电视编导、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数字媒体技术等9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优势明显:设计学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的重点培育学科,2018年批准为成都大学五大重点学科之一;动画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为四川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四星级专业;动画、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三个专业为五星级专业。一个艺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艺术设计、美术、广播电视、音乐4个研究领域。目前导师91人(含校外),研究生449人,师生比1:4.9,其中国内硕士380人、留学硕士69人。成都大学动画专业是在蓉高校唯一的国家级动画特色专业和五星专业,2005年完成了面向全省数字娱乐产业的开放式教学实验体系和布局。成立了“成都大学数字动画原创中心”;2006年被成都市政府授予“成都市数字动画原创中心”“成都市动漫人才培养基地”;2008年动画专业获批为省级特色专业,动画实验中心获批“四川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成为国家工信部“成都大学手机内容创作”基地;2009年“四川动漫研究中心”获批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010年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5年获得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四川动漫游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建设;2017 年“中国科学评价网”全国高校专业排名第九位;2019年“中国科学评价网”全国高校专业排名第七位;2020年“中国科学评价网”全国高校专业排名第六位;2019年获批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直以来动画专业建设始终紧扣产业发展需要,坚持高素质应用型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建有国家级艺术实践教育基地“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教育部协同育人实践基地“成都大学-火候互动科技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四川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动漫研究中心”“四川省数字动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省动漫游2011协同创新中心”三个省级教学科研和产业转化平台,是首批2019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创意产业联盟单位。学院主创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主影片《团圆》;主创完成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编写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全书》;主创的《回家过年》《和谐友善》《飞越星辰》《一念之门》等动画片获国家广电总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彰;主创《全能冠军生肖鼠》《快乐狐狸》《老小阿凡提》等10余部动画影片在央视等媒体播出。主创100余部动漫微视频作品在“学习强国”、“央视频” 、新华网等平台播出。主持完成《四川省动漫游戏设计技术规范》5个省级标准的制定与编写。起草编制了“四川省广播电视绿色频率频道创建体系”。截至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中国动画学年会”,该平台已成为国内官方主办的最权威的动画学盛会,对推动动漫领域技术运用、作品研发、对外传播、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文学学科的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分别成立于1994年和2006年。其中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是四川省最早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设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酒店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旅游管理专业于2019年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同时招收旅游管理学术硕士。学院办学特色鲜明,形成以培养创意型人才为核心的“一三五五”人才培养模式,拥有四川省创意型旅游管理教学团队,四川省创意型旅游人才培养创新基地。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致力于培养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中国声音的传播者,紧密结合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四川发展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胜任成都历史文化传承,满足成都现代化、国际化追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设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汉语国际教育和网络与新媒体四个本科专业,以及新闻与传播、中国语言文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在四个本科专业中,汉语言文学根基深厚,学风严谨,培养的优秀、杰出校友众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品牌专业、一流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创办于1994年,其建设始终与成都新闻传播和文化事业紧密结合,在服务四川、成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方面独树一帜,是学校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一流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国际化程度高,背靠成都,资源丰厚,是成都市重点建设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7年招收第一届学生,在“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为B+,进入全国前25%。近年, 学院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项,国家社科文库入库成果1项;立项省部级科研、教改项目28项,获得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学经典导论 》被列为省级一流课程;获得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近30项,包括一等奖1项。学院建有省级科普基地“中华文化与城市传承”基地、省级高校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天府文化学院”,与成都市委宣传部共建“天府文化研究院”、“新闻学院”,以及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等平台,在生态文艺学、巴蜀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媒介研究、地方媒体发展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和鲜明特色。先后主办或承办了跨文化背景下的汉学研究与汉语教学国际论坛、天府文化与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论坛、2018年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年会、2019年中国广播电视学年会、2021年国际认知传播学会年会等学术会议。学院着力开阔师生的国际视野,与国外多所高校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英国斯特灵大学合作办学项目联合培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参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与韩国岭南大学合作开展本硕连读项目,与泰国那黎宣大学开展汉语言文学专业“2+2”合作办学项目等。